采砂许可证到期,为何还在开采?旌德县水务局局长、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局长都解释,他们颁发给这家公司的采砂许可证5月底到期
采砂企业排浑水 下游蟹苗死光光
旌德县三溪镇政府招商招来污染企业
“砂场排放的泥浆水把蟹苗呛死了。你看,成活的螃蟹没几只,往年,塘埂边黑压压的一片呢。今年亏死了,投资的20多万元本钱没了……”10月18日,旌德县三民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三民水产合作社”)理事长肖国华手指蟹塘显得有些激动。
面对颗粒无收的蟹塘,肖国华气愤、痛心。
合作社蟹苗大批死亡
肖国华所说的砂场指的是旌德县南旌砂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旌砂石公司)。此公司由南陵县、旌德县两位私人老板共同经营的,自去年下半正式开采。采砂的河流名为鳞麒河,开采地点位于三溪镇双河村。砂场下游不足千米处,就是三民水产合作社。这家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发起人为当地居民肖国华、叶少宏、陈本宏,现已发展到54位成员。合作社主要从事螃蟹养殖。去年,合作社被宣城市评为“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们三人从县农委承包了100多亩农田,把其中69亩改造成水塘,用来养螃蟹。当初竞争承包权时,还费了好大劲。我们看中的是这条河的河水清澈水质优良,养螃蟹好。往年螃蟹长得大,每只四两多,每年每亩纯收入最低四五千元。”肖国华告诉记者,今年2月,他们向69亩水塘投了6万多只蟹苗。十多天后,蟹苗都死了,他们找县农委水产站专家到现场查看,水产站让补苗。于是,他们又买了3万只较大些的蟹苗,但这些蟹苗投放后也死了。只有少量从合作社其他养殖水塘里调整过来的600只大蟹苗,没有被泥浆水呛死。
合作社负责技术工作的叶少宏对记者说,他养蟹多年,养螃蟹关键是需要好的水质,特别是蟹苗,最好有24小时流动的活水。砂场采砂和洗砂排放的泥浆水排放到塘里,进入蟹苗腮部,蟹苗无法呼吸,就会死。
采砂企业推诿责任不愿赔偿
蟹苗死了,这几位合作社的养殖大户开始找砂场、镇政府。至今,南旌砂石公司也没给他们赔偿。在肖国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采砂现场,看到采砂船正在紧张地工作着,河里泛起浑浊的泥浆水,和上游清澈见底的河水形成鲜明对比。
南旌砂石公司法定代表人胡忠平告诉记者,这条河泥多砂少,采砂时浑水多。上半年,三民水产合作社曾找过他们,对方说蟹苗死亡是他们排除的浑水导致的,他们准备在明年初做试验,用浑浊水来养蟹苗,如果蟹苗死亡,就给他们赔偿。再说,合作社要求赔偿蟹苗钱,却不提供购买蟹苗的正规发票,没办法赔偿。
对此,肖国华说,蟹苗都是从宣城市宣州区农户家购买的,哪来的正规发票?只有收据。这家公司不愿赔偿还在找理由,等到明年试验?明年公司采完砂跑了,他们找谁啊?合作社投放的蟹苗,喂养的饲料都是统一的,其他社员没用这条河流的水,蟹苗怎么没死亡?再说,县水产站到现场查看后,也出具了“说明”,证明蟹苗死亡是浑水引起的。记者看到该县水产站出具的“说明”中写到:此事件中,因水深不足,水质浑浊,降低了蟹苗成活率。省农委水产局有关专家也对记者说,长期浑浊的水肯定会影响鱼、螃蟹生长,可能会导致死亡。
记者在调查时,还发现这家公司目前在无证开采。因为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的采砂许可证上写明的采砂有效期限是: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
采砂许可证到期,为何还在开采?旌德县水务局局长、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局长都解释,他们颁发给这家公司的采砂许可证5月底到期,因为每年6月至8月是汛期,属于禁采期限。9月份他们曾给企业办了期限为一个月的临时采砂许可证。现在采砂确实是属于无证开采,他们会要求企业停采,并要求企业和合作社协商解决赔偿问题,协商好后再发放采砂许可证。
造成污染的砂石公司采砂船。
社员质疑镇政府审批时没把关
采砂排除泥浆水,影响蟹苗成长甚至死亡。那么三溪镇政府当初在引进这家企业时,在帮企业申请采砂许可证时,为何没能考虑到这一点呢?该镇分管农业的刘副镇长接受采访时承认浑水对养螃蟹有影响,但采砂许可证是由企业直接向县水务局申请的,和镇政府没关系。
真的和镇政府没关系吗?采砂公司法人胡忠平告诉记者,他们是镇政府以招商引资方式招来的。该县水务局局长、副局长也介绍说,企业申请采砂许可证,必须由村、镇审查后并在材料上盖章,再报到他们水务局审批。
肖国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两次买蟹苗花了8万元,饲料花了12万元,请了6个工人干了半年,今年他们白忙了一年,还亏了20多万元。这些钱中有9万元是他们三人借的外债。“本来,我们准备下一年扩大养殖面积,把另外40多亩农田也改造成水塘,如果今年砂场不赔偿,明年就没钱买蟹苗了,合作社只得倒闭。”
污染蟹苗事件发生后,镇政府对此事的态度,让合作社的几位牵头人心寒,他们认为,一家小采砂厂,对当地的财税贡献也不是太大,镇政府却在资格申报审查时开了绿灯,根本不考虑地处下游的螃蟹养殖区的安全。事发后,对此事也不是积极介入调处,化解矛盾,维护蟹农权益,而是漠然置之,应该说,污染事件的发生,三溪镇政府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对此污染事件,本报将继续关注。(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记者 王明存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