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误一茬,人误一辈子。如何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择校加重农村家庭负担
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旁一栋小房里,置放着简易的床和陈旧的家具。“添置这些生活设施要花去上千元,1年房租、水电费需上千元。”七里坪镇观音阁村老农秦遵金为照顾孙子和孙女上幼儿园和小学,离家在这间房屋里已租住6年。10月13日下午,当记者走进这间小房时,他紧锁双眉说:“这还未算相比在农村家中每年多开支的3000多元生活费。”“爷爷,我回来了。”在镇上的列宁小学上四年级的孙子秦训贤,蹦跳着放学回家。秦遵金指着孙子说:“住在观音阁村,我种菜搞副业每年至少可收入5000元,为了照顾他上学,不但收入没了,还每年倒贴四五千元。”
在观音阁村,秦训贤的父亲秦国华种地、养猪,每年仅有5000多元的纯收入,支撑着全家人的生活并供儿子上学。
目前黄冈市留守儿童有51.9万人,占在校学生比例的45%。江胜炎了解到,该镇观音阁村、王文秀村等4个村的留守儿童有90%择校后靠租房上学,相对不租房上学的家庭,要减少收入近1万元。
据悉,我省农村学生择校呈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加重了农村家庭负担。
记者手记
据悉,去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69%,但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有政协委员认为,因为孩子上学使家庭变得贫困,那是整个社会的不幸。均衡义务教育发展,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更要上得好学。
政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有比较足够的资金投入教育;另一方面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两校差距暴露教育不均
2008年,观音阁村等就近的6个村都停办了村小学,孩子们都被集中到七里坪镇大斛联校念书,愿住校的,该校可提供食宿。为何秦训贤不读大斛联校,而要择校去读镇上的列宁小学呢?
13日,记者走进大斛联校,有学生说:“一年级一个班有16人,学前班有10人,由于学生少,教师也少,学校只好让这2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上课。”
目前在大斛联校上学的不到100人。该校负责人说:“6个村本来应有近300人按户籍划分在我校上学,如今三分之二的学生流散了,主要到教育质量、教学设施好的学校去了,不少教室空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