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11月5日电(杨颖融 刘云)素有“滇中粮仓”和“鱼米之乡”美誉的云南宜良县,通过摒弃“山地不可用”理念,在大兴工业的同时实现了耕地面积只增不减。到2020年,该县预计新增耕地面积将接近7万亩,而一个22平方公里的省级工业园区也将在荒山中建设完成。
5日,记者在宜良县采访时了解到,为解决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宜良县正依托山形地势,全面建设北古城、耿家营等3个山地工业园。通过引导工业上山,将最大限度的保护耕地良田。
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物质基础。作为高原省份,云南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到了全省总面积的94%,只有不到6%的面积为平地。而随着城乡建设的加快,传统农业县宜良也同样面临着建设用地紧张与耕地保护的两难,尤其是作为“滇中粮仓”,耕地资源对宜良显得更为重要。
据悉,为根本上解决山区、半山区用地紧张,当前云南省正在开展一场“工业城镇上山、优质农田下山”的耕地保护行动。宜良因此也制定了“荒坡造园区、山地建城镇、坝区作良田”的发展目标。按照规划,工业山上和低丘缓坡综合利用开发后,宜良全县耕地面积将从现在的71.67万亩增加至76.8万亩,基本农田由54.75万亩增至60.6万亩,坝区新增建设用地则由1.07万亩降至0.58万亩。
该县副县长何健升表示,其实早在2006年,宜良便开始了在低丘缓坡地区进行城市建设的尝试。如今宜良职业中学、宜良第一中学、廉租房等项目已在美女山片区拔地而起,北古城工业园则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指着北古城工业区远处的一片荒山,何健升告诉记者:“以往在人们看来,这些荒山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事实上,通过开发我们看到,全省最大的优质水泥建材基地已经建成,而最大的饲料加工基地也正在建设。今后,还将有板材加工、仓储物流、冶金机械装备等基地相继落成。这些工业项目的上山,极大地节省了坝区土地资源。”
记者看到,这片22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内,好一片繁忙景象。山头,推山、开石、造地的机械轰鸣;山下,田里的农民低头劳作,庄稼生机盎然。
据了解,为加快工业上山,该县已拟将从财政资金中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山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上山发展。通过完善规划,预计到2020年该县将新增耕地面积6.88万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