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教学科研培训基地主任高英从1984年拿着一包包爆米花到军营慰问起,27年为驻军、复转军人办实事上千件,为驻军和伤残军人、军烈属赠送物品价值数十万元,技术帮扶让驻军受益数百万元,帮助120名退伍军人和军、烈属脱贫致富,资助了20多位军烈属、伤残军人、孤寡老人安度晚年,先后被授予“全国拥军模范”、“河北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河北省爱国拥军十大杰出人物”、“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十佳女杰”等称号。
高英出生在河北省永年县一个军人家庭,当过民兵连长,曾走进军营接受8个月艰苦、严格的军事训练,后来又嫁给了边防战士,她对部队有一种特殊真挚、深厚的感情。
1984年,高英被任命为现河北工程大学实验牧场场长,当时的牧场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人员。为了开展工作,她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和丈夫的转业费全部拿了出来还是不够,正当她一筹莫展之时,驻地的海军部队给了她无私的支援,官兵们帮助牧场干了一个多月的活,运物料、建鸡舍,战士们没有喝她一口水,没有索取一分钱的报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牧场终于初具规模。高英心里十分感激,但手里的确没有什么钱,深感无以为报。她就和全家人一起动手,用了3天时间,爆了600包米花,在建军节那天,亲手送到了部队官兵的手中。从此之后,高英就再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拥军之路。后来,条件慢慢好了,她就给部队送水果、送背心、送保温杯、夏凉被、雨伞、毛巾被和鸡蛋(每年1万至2万斤),不仅给海军部队送,还给武警、消防、炮团和炮旅等其他驻军部队送,逢年过节,高英都会亲自把慰问品送到战士们的手中。每年除夕,她都到军营和战士们一起联欢,给南方籍的战士煮汤元、给北方籍的战士包饺子,陪想家的小战士拉家常,让战士们有在家过年的感觉,让千里之外军人的父母们放心,27年来几乎未间断过。战士们亲切地称她“高妈妈”。
高英发现一些复转军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心里很着急,她敞开了牧场的大门,目前,牧场有60%的员工为复转军人。她又了解到,复转军人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创业致富的本领。1994年,高英将牧场辟为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请教授向官兵传授养殖技术。同时,她又在民政部门支持下,建立了困难复转军人档案,主动提供技术服务。在她的帮助下,革命老区涉县退伍军人肖和成搞起了柴鸡和乌鸡养殖,规模达到3万只,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 (陈玉东)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