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城一角
汤河农业观光园 ,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标准化的操作车间
核心导读:河南省汤阴县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文化经典《周易》的发祥地。翻开河南省汤阴县的科技光荣册,一张张“名片”跃然纸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河南省科技工作先进县”、“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安阳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市院科技合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全县创建省级“科技示范乡镇”2个、“科普示范乡镇”6个,市级“科技进步先进乡镇”2个、“科技示范乡镇”5个,县级“科技示范村”118个,“科技示范户”18397户……
与之呼应的,是一连串印证汤阴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数据,无不向人们展示着科技创新的力量:2010年,该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跻身于全省前列,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9.5%、52.9%,增速均位居全省第2位;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位居全省县(市)前10位。今年上半年,该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7%、47.4%和24.1%,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4、13、19.6个百分点。
“汤阴是一个人口只有46万的农业小县,却拥有5个中国名牌,5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20多个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A级食品认证,1个农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5项。先后有124项新技术、216个新品种被推广应用。”谈到县委、县政府实施的科技创新战略,汤阴县委书记唐献泰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9月6日,汤阴县永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油炸车间里,经过炸制的鸡肉熟食制品在几名工人的熟练操作下,从传送带上依次鱼贯而出。“过去我们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很大,但是生产效率并不高。现在,公司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油炸食品生产线,自主研发了PH调整剂技术、上粉技术,使该类产品月生产量提高了10倍。”谈到科技创新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该公司研发部经理李传令高兴地说。
永达公司是汤阴县工业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该县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加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推动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创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为先导,以优化自主创新环境为基础,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不断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百强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强化领导,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近年来,汤阴县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在确立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将“科教兴县”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科教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将科技进步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科技工作汇报,并多次深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调研,把诊问脉,解决问题。二是安排部署到位。坚持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县委常委或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全县科技进步、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奖励、经费保障等重大事项,确保科技工作的扎实推进。三是目标责任到位。把“科教兴县”工作列入各级责任目标,出台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职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领导科技工作新局面。四是科技管理机构到位。该县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专门保留县科技局为24个县政府组成部门之一,并根据全县科技发展需要,进一步充实其职能编制。五是科技管理体系到位。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科技领导管理体系,全县乡、村科技副职配备率达98%以上,使全县科技工作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上下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十一五”期间,该县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了五届科技活动周,组织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32次,聘请专家15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100余万份,展示科普图片2200余幅,举办各种类型星火人才培训班120期,培训各类星火人才8.5万人次,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4844人次,受益群众达28万余人。
完善机制,增强科技创新工作活力
近年来,汤阴县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决定》、《汤阴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上下重视科技,投身科技的积极性。一是以考核促落实。建立健全了县乡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定期对科技工作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的科技意识。二是以奖励促科技进步。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全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拿出20多万元大张旗鼓地对在全县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人员进行表彰。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科技开发资金和科技发展基金,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金融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为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财政对科学技术支出在保持逐年增长的同时,做到了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使用有计划、监督有保障。“十一五”以来,共投入科技经费3635万元,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广纳贤才,打造科技创新精英队伍
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一是不断完善人才优惠政策。通过到各类院校进行洽谈、到各类人才会进行招聘等形式,积极广泛引进、吸纳外地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急需人才。特别是2009年引进了博士副县长1名,硕士副乡(镇)长7名,为汤阴县的科技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该县共有各类科研人员6300余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41名;从农村筛选出乡土人才500余人,使全县的“金土地人才库”达到了1300人的规模。二是建立健全人才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县、乡(镇)科委、科协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了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网络,完善农村农民经纪人队伍。三是加强人才管理。组织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工作岗位和专业特长,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逐人签订《汤阴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目标责任书》,作为对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日常监督和年终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该县还注重引导企业积极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企业建立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企业或行业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技术开发和工程技术平台。目前,全县80%以上的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可靠的技术依托关系,引进各类技术人才178人,建立各类技术研发中心7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6家。共获得科技成果奖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16项;累计申报专利300多项。
助力发展,推动科教兴县落到实处
坚持不懈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探索创新的汗水,换来了诸多收获。汤阴县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为依托,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使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在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开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工作新局面。
——科技项目带动效应愈加明显。该县大力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涌现出了华兴机械、永新助剂、科伦药业、东泰制药、超贝公司、华北公司等一批科技先导型企业,催生了一大批以新材料、生物工程、新医药、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技术为支撑的科技型企业,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目前,全县拥有科技型龙头企业已达125家,工程技术中心8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8%。县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并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发展又好又快产业集聚区”、“2010中原十佳活力产业集聚区”,其经验在《人民日报》头版予以报道推广,已有超过400余批兄弟市、县、区的代表团来我县产业集聚区参观考察。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汤阴县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新技术产品21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2项,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产业。涌现出丹尼斯克甜味剂(安阳)有限公司、河南东泰制药公司、汤阴永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安阳健丰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超高橡塑材料、医药、压滤机、特种炭黑、橡胶助剂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具备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初步形成了食品、冶金、纺织、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工程塑料等工业产业集群,加速了企业新型工业化进程。去年,汤阴县被省确定为“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县”。
——特色乡镇建设亮点纷呈。全县共建成无公害瓜、菌、菜等6个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先后有124项新技术、216个新品种在我县推广应用;有1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20个无公害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A级食品认证;蟹味菇产品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最高等级有机食品认证,填补了安阳市空白。8个乡镇被评为市级特色农业乡镇,韩庄、白营被评为“全省科技进步先进乡镇”。
——科技主导农业产业化效果显着。该县坚持把科技兴农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以“一区”带“四区”,“四区”促“一区”,实现了“五区”互动,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高效农业科技园区达到40个,林果百亩科技示范园达到19个,林果千亩科技示范方3个,益海嘉里、众品、永达、健丰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43家,通过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8条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链增值,将汤阴县及周边地区10万余农户组织到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中,带动农民增收5.02亿元,人均增收1320元。
科技之光,辉映征帆。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46万汤阴人民在科技创新旗帜指引下,正满怀豪情,活力迸发,在建设“崇文厚德、秀美宜居、富裕文明”新汤阴的大道上阔步前进!(文/张志勇 于国安 摄影:任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