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日前雀巢双城曝出克扣奶农利益的事件之后,奶企与奶农之间的利益之争就备受关注。近日,乳业巨头蒙牛也遭遇奶农利益事件,原奶收购问题再次暴露。
事件:蒙牛伪造补充协议
据了解,这次事件起于廊坊市广阳区德隆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把蒙牛乳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告上了法庭,而这都是一份《生鲜乳购销合同》之外的《补充协议书》惹的祸。
在2010年9月,德隆合作社与蒙牛北京签订了《生鲜乳购销合同》及补充协议,德隆合作社应向蒙牛北京支付违约金140万元。但德隆合作社不予认同,合作社负责人魏浦介绍说,补充协议书中的“约定停止共乃需要双倍赔付预支奶款”,他并没有签字,给我们的协议书中并没有这一项,是蒙牛北京造假的结果,目的在于用高额的违约金控制奶农,无论多低的价格都得向他们一直供奶,不允许我们向其他乳企供奶。
随后,根据法院的判决,协议书上的字迹并非德隆社负责人魏浦的笔记,判处被告蒙牛北京赔偿原告德隆合作社鉴定费11400元。
背后:奶企与奶农的利益之争
蒙牛北京与德隆合作社之间的问题,并不是个案,暴露出的是奶企与奶农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原奶的收购上,奶农一直处于弱势环节,而奶企为了控制奶农,一直与奶农打价格战。据魏浦介绍,去年9月,蒙牛北京在本地区的收购价为3.5元/公斤,但是其他地区都已是每公斤3.7~3.8元,价格的相对较低,直接导致奶农的利益受损,而奶企也就从中获益。
奶企与奶农之间的博弈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之后,还体现在各个收购环节当中。双方博弈暴露出我国原奶收购的行业问题,奶农在强大的乳业面前,显得极为弱势。而此次蒙牛北京与德隆合作社的事件也为奶企的原奶收购敲响了警钟,同时,奶农的利益也亟待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