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区域 > 正文

老夫妻为乡亲义务烧水送水25载 炭火花销逾10万
2011-12-03 00:51: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夏日炎炎似火烧。一棵枝繁叶茂的黄桷树下,一溜小碗一字排开,一位白发老翁忙着给过路人舀开水;而在另一条街道的遮阳伞下,一位慈祥的太婆也正做着相同的事情。  这是一对老夫妻,(四川)巴中市巴州区雪山镇人...
夏日炎炎似火烧。一棵枝繁叶茂的黄桷树下,一溜小碗一字排开,一位白发老翁忙着给过路人舀开水;而在另一条街道的遮阳伞下,一位慈祥的太婆也正做着相同的事情。

  这是一对老夫妻,(四川)巴中市巴州区雪山镇人。老大爷名叫杨家生,今年83岁;太婆李如经,今年77岁。1986年来的每个夏天,两人坚持为赶集的人免费烧开水,25年几乎没有间断过,喝过他们凉开水的人不计其数。老人佝偻脊背为路人舀开水的身影,成为每年盛夏时节,雪山镇街头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25年来免费为乡亲烧开水

  一个夏日,凌晨三点杨家生和老伴就起床烧开水,上午9点,街上赶集的人摩肩接踵。杨家生挑着盛满开水的铁桶,从雪山粮站对面一排低矮的瓦房走出来,来到桥头的黄桷树下,为每只碗盛满水,用粗哑的声音吼起来:“喝开水哟,免费的凉开水!”老伴在雪山粮站对面公路的一把大遮阳伞下,为来往的人们舀开水。不少过路的人端起碗一饮而尽,用袖子抹一抹嘴巴后继续赶路。一天下来,两位老人要往返七八趟,一直要忙到下午5点钟才收工。

  杨大爷告诉记者,免费烧开水的

  念头始于1986年,一个赶场天,他看到一个农民口渴得不得了,不够钱买水,就跑到河里喝泥巴汤子。于是,他回家和老伴商量,“以前做生意的时候,多亏乡邻帮忙。干脆我们做个好事,给他们烧个开水!”老伴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从那时起,每年的7至10月,老两口就开始免费为老乡烧开水了。

  “只要不害病,还要做下去”

  他们供应开水分文不取,街上有人说风凉话,说他们想出风头,有啥子企图。那些卖冰糕、冰水的人少了生意,都暗地骂他们。但两位老人心里很坦荡,“我们的开水干净,又没收一分钱,怕啥呢?”20多年来两位老人几乎没有间断过。“子女们开始不让我烧开水,我偏要整。后来都支持我们,还给我们拿煤炭钱。”杨大爷说。邻居们为老人算了一笔账,这些年来,光煤炭钱至少都花了10万元了。

  细心的街坊发现,今年夏天,没怎么看到两位老人的身影。“老头子害病了,莫法坚持,我们只烧了一个月开水。”老伴解释说,“只要不害病,明年我们还要送水。”(杨青松 王旭 记者 谢颖)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佳隆股份上市一年业绩变脸 募投项目仍遥遥无期
下一篇: 佛塑科技涉嫌内幕交易5人遭罚 投资者可提起诉讼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