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硕 曾素如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塑造国门卫士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密切检企关系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质检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精神状态是一个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意志以及其他主观心理活动的总称。良好的精神状态表现为蓬勃向上的心力、成熟的心态、清醒的意识、缜密的思考、顽强的斗志等。一个人精神状态良好,就会有一种追求,有一股力量,有一颗恒心,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庸庸碌碌,得过且过,甚至一事无成。
应该说,质检系统大多数干部精神状态良好,理性务实,健康积极,对质检事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干劲。但也有一些干部在精神状态上的确存在着问题:有的人狂妄自大,有的人推卸责任,有的人消极应对,有的人粗疏飘浮,擅长表面文章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塑造国门卫士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密切检企关系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质检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五种意识。
强化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高超智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充满辩证法的警世名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铭记。常怀忧患,可以使人头脑清醒,永不自满;常怀忧患,可以使人警钟长鸣,永不懈怠;常怀忧患,可以使人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全体质检人员只有强化忧患意识,才能正确地认清形势,在强烈的危机感中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实现质检事业的新跨越。
强化责任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源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前进途中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岗位可不同,但是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质检工作使命光荣、任务繁重,全体质检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为质量而战、为质量强国而战的信心和决心。
强化学习意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是充实精神和涵养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热爱学习,追求知识,其眼光和心胸就自然开阔起来,精神就会振奋起来,情操就会高尚起来。质检工作涉及范围广、业务领域宽、专业门类多,业务性和技术性都很强,新知识、新技术、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每位干部职工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基本功,孜孜不倦地学理论、学法律、学业务、学岗位技能,全面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本领,掌握本业务领域涉及的国际国内动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甚至权威。
强化创新意识。邓小平同志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这股子气和劲,就是闯的胆量、冒的魄力、拼的劲头;就是勇于探索的气势、敢为人先的气概、尊重个性的气量。面对点多、面宽、线长的监管领域,质检工作即使步步为营、层层设防,产品质量也难免出现“跑冒滴漏”。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开拓思路,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大胆闯、大胆试,让质检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强化淡泊意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能否做到这一点,是精神状态好坏的重要标志。一个人对得失利害有些考虑是正常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对这个问题想得太多,以至于盲目攀比、斤斤计较,就难免心浮气躁,怨天尤人,平添许多烦恼,既影响工作,又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为名所累,为利所缚,想方设法投机钻营,最终就会栽跟斗。保持平常心,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个人名利以及职务升迁,既是一种超脱,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肢体怠弛则百兴俱废。”面向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时刻牢记肩负的重任,更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满怀激情地抢抓机遇,锲而不舍地开创质检工作新局面,努力创造中国产品质量新水平,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福建检验检疫局)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