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看到:征用后的土地上长势良好的小麦苗大部分被毁坏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征用土地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的方式,大量圈占群众土地达两千多亩,长势良好的小麦苗部分被毁坏,有的圈占的土地被闲置荒废长满荒草。接到群众反映后,记者前往进行了调查。
圈占土地
记者在宿州市埇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门围子村(音)旁边看到几处不圈占的土地,围墙内长满了荒草。
当地群众介绍,这里的土地大部分被征用了,被圈占的土地有3年了,不到500亩,不知什么原因征用后一直没有使用,至今撂荒。
宿州市埇桥区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埇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管委会主任贺恒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此土地可能是因为原来征用时土地指标没有批下来,所以一直没有“使用”。
小麦苗被破坏
宿州市埇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八里村的群众指着被大量破坏的小麦苗向记者倾诉,他们村的土地都被征用了好几年了,4万多元一亩征的,征用时没有看到省里的征地手续。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土地被征用后因为一直没有被使用,有近3000多亩,所以大胆的群众就种植了农作物,今年刚刚种植好并且长势良好的小麦苗就被破坏了,让人痛心。
当地知情群众介绍,这里原是基本农田,庄稼收势一直很好,当地群众基本以次为生。但是这里被政府两年前征用后一直没有使用,这里以后可能将建设服装加工区和汽车服务区。
记者在循环经济示范园的仁和北路注意到,一公里多的路两边,大量的小麦苗被破坏,在被遭遇破坏的良田上,部分砌起了围墙。
宿州市埇桥区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埇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管委会主任贺恒洪告诉记者,这里是承接福建服装企业转移区,占地800亩,土地指标已批下来了。
现在宿州的市区发展是向东部,而埇桥区城东街道是此次发展的关键区域,所以这些土地的性质已从基本农田调整了,贺恒洪书记向记者介绍。
“违法用地行政就是利益在驱动,政府往往打着"堂而皇之"的理由,从违规使用土地中得到利益,或从中赚取差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土局工作人员上班玩游戏
11月25日,记者在宿州市埇桥区国土局没有见到该局汪强局长和各副局长并值班负责人,在该局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几位女同志在使用办公室的电脑上网玩游戏看电影。
记者表明身份后并没有阻挡住她们的继续在网上看电影等行为,她们告诉记者,局领导不值班,平常没有值班负责人,然后告知了汪强局长的电话。
使用土地数子不清楚
记者电话联系了宿州市埇桥区国土局汪强局长,汪局长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在省国土厅办事,然后他安排了一位姓闫的副局长接待了记者。
闫副局长没有回答记者提问,而是向记者解释,他要参加区里的一个活动,随后他安排了国土局耕保股的夏股长接受采访,然后闫副局长就离开了国土局。
夏股长告诉记者,埇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共被批了不到3000亩土地,实际占地情况不清楚,圈占土地情况他也不清楚,因为他到耕保股时间不常。
埇桥区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埇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管委会主任贺恒洪解释,埇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是1998年批准组建的,规划面积是40平方公里,现在已启动10平方公里,正式启动才两年,今年的税收是1100万元。
一位专家听完记者的介绍后认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其实是政府领导的政绩“高升平台”,有点“违法行为”其实并不奇怪。
监管权力不对称
2010年6月1日《关于调整宿州市埇桥区国有土地资本运营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显示(埇政秘〔2010〕45号):主任:区政府区长朱守坤;副主任: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徐苏北、区政府副区长赵兵;成员: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管委会主任贺恒洪。
熟知土地政策的官员认为,从体制上说,国土部门监管政府权力不对称。大量的使用土地行为本身就是政府行为,政府主导违法用地,地方国土部门根本无法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管。
“一方面要加强土地督查,另一方面加强对违规用地的严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说,“那些美其名曰引进的项目,实质上损害的是当地百姓利益。归根结底就是政府的一种腐败行为,侵蚀了政府健全的机体。一定要严惩违规违法用地,还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为了更加核实有关情况,记者电话联系了宿州市埇桥区委书记马建军和政府区长朱守坤,但是,截止记者发稿时止始终无法联系上。
国土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曾透露,凡是地方大量违法违规土地,其行政首长就要被问责,哪怕已经调离。问责“既处理事,又处理人”
此事件的进展,记者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