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美国商务部决定,暂不接受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与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CASM)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反补贴、反倾销)的立案要求。美国商务部决定延迟20天后再做决断。
“我们长舒了一口气。看趋势,最终这起案子将不了了之。”国内一家光伏组件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如是向早报记者称。
-
的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毛利率高达43.3%,二季度为39.7%。
上述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材料还显示,SolarWorld销售和管理费用超过10%,高于光伏行业的平均值,“这表明其无法管理和控制日常运作成本。”
“它们的制造工艺还非常落后,组件成本高达1.08美元一瓦,相比行业平均的0.75美元一瓦高出了近30%。这说明它们用的是过时的技术和设备,缺乏创新能力,无法持续降低生产成本。”上述人士称。
此外,SolarWorld在2011年的库存天数平均为158天,显示其生产规划能力极弱;在第二季度又有着5亿美元的庞大库存,这表明其采购和销售计划也很糟糕。上述人士称,“这样的企业,还能创出全行业最高的毛利润率,这表明它的生存环境肯定不是市场化,不知得到了多大的政府支持和补贴。”
另据一家国内光伏组件企业相关负责人称,这次中国商务部在应对美国“双反”调查上的态度非常积极。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联合抗辩美国“双反”,并委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为代理应辩事宜。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业务指导单位正是商务部。
国内一家参与反对“双反”调查的光伏企业法务负责人称,此次美国商务部延迟立案,除了SolarWorld本身不具备代表性,美国大型光伏企业的明确反对也是重要的因素,“它们没有匿名,而是与中国企业站在一起。”
反对SolarWorld“双反”提案的美国的光伏应用企业包括Recurrent Energy、Solar City、Sungevity和SunRun,以及制造企业MEMC和西屋太阳能。上述企业与中国的尚德、英利、天合组成了一个新联盟“负担得起的太阳能联合会”(Coalition for Affordable Solar Energy,CASE)。该联盟发布公告称,计划“敦促政策制定者为上述贸易争端提供解决方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曾表示,此次如果立案,不仅伤害中国企业,也伤害美国企业,中国的光伏企业自美国进口的原材料和设备金额超过50亿美元,而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则不足20亿美元。如果中国在美上市的众多光伏企业利益受损,就将使美国投资者利益受损,美国的电力开发商也会遭受损失。
中国瞄准国内光伏应用
不管此番案件最终如何进展,对中国光伏业而言,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中国的光伏行业过度依赖海外市场。
事实上,曾不止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称,中国的光伏行业不能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在光伏发电成本逐渐降低后,应该立即启动国内光伏应用,以避免市场在外,受制于人的窘境。
2010年的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光伏组件90%以上销往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海外光伏市场,自身的年光伏安装量还不到1GW(1GW=1000MW,1MW=1000KW).
一位光伏组件企业负责人向早报记者称,中国此前在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时过于强调制造环节,忽视了对应用的培养。于是制造业产能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都是,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国内安装得却很少,市场并没有开启。
“这固然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但是市场在外,也使得整个行业发展极不均衡。”上述人士称。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的光伏产能在40GW至50GW之间,但全球的需求还不到这一数字的一半,这便造成了价格的飞速下落。今年以来,光伏组件售价已下跌40%以上。“这是自由落体。”上述光伏人士称。
不过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逐渐降低,中国已开始考虑开启国内市场,今年下半年,中国已出台了上网标杆电价,这也使得今年国内的光伏安装量有望首次突破1GW大关。
中国鼓励光伏安装的迹象还不止于此。11月9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一位处级官员在“第二届国际新能源高峰论坛”上称,在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可能将调整为15GW。这高于此前披露的10GW的数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楼市拐点是否确立有待观察 _
下一篇:银行三季报出炉:高利润仍难掩融资缺口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