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普集团掌门人、昔日所谓的《福布斯》中国富豪翦英海,从开始入主武昌鱼那一刻,便充满了资本的“原罪”。通过虚构和放大注入资产的价值、勾结和收买武昌鱼原控股股东方“做烂”武昌鱼业绩,从而实现“零成本”收购的结果。一出“欺诈重组”的大戏后,武昌鱼最终成为了“空手道高手”翦英海的盘中美味。
日前,已被翦英海折腾的奄奄一息的*ST昌鱼公告,拟向第一大股东华普集团出售控股子公司中地公司股权,获得一笔投资收益,同时规避目前中地公司涉讼可能给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华普国际大厦、华普花园每年有1000多万元的房地产租赁收入,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转正”并“摘帽”。
殊不知,*ST昌鱼又在虚假披露欺骗公众投资者。目前,*ST昌鱼所谓的主要盈利资产华普中心大厦早已签订预售合同,华普国际大厦、华普花园的租赁收入也是子虚乌有。知情人士透露,华普国际大厦和华普花园资产也早已出售,只是由于债务纠纷而尚未办理产权证,所以翦英海依然“谎称”为租赁。
事实上,华普集团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且涉嫌巨额贷款诈骗,导致华普国际大厦、华普花园数百购房人的合法房产因翦英海充做其多笔违法贷款的偿债担保物,而被多家法院查封,面临被拍卖的境地,近十年无法取得产权证。
对于翦英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有人于2008年6月正式向中国证券管理监督委员会实名举报了武昌鱼及翦英海的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证监会已于2008年7月正式立案调查。但证监会立案一事也被翦英海所隐瞒。
证据证明,2006年6月,武昌鱼全资子公司中地公司将其开发的华普中心大厦I段出售给中天宏业,中天宏业向中地公司支付了全部售楼款约12亿元。然而,为隐瞒其核心资产已出售的事实,并欺骗广大股民继续投资武昌鱼,武昌鱼对上述售楼事宜不但不予披露,还编造了一套所谓中天宏业对华普中心大厦I段进行策略投资的虚假题材进行恶意炒作,并将所收近12亿售楼款全部作为融资款列入其他应付科目。
除此之外,凡是与华普中心大厦I段有关的重大事项,武昌鱼也一概不予披露,包括中地公司与东开公司的诉讼及调解协议;北京高院、北京二中院、北京一中院对华普中心大厦I段的重大查封(查封金额6.4亿余元);中地公司为华普集团及华普国际大厦公司违规承担3.5亿巨额担保责任。
更有甚者,翦英海通过控制武昌鱼、中地公司和华普集团,在华普集团、华普国际大厦公司与北京银行3.5亿贷款纠纷案的执行过程中,翦英海操控中地公司绕过武昌鱼股东大会,为武昌鱼控股股东华普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华普国际大厦公司提供执行担保,并最终让中地公司承担了3.5亿巨额担保责任。对于这一担保,既未经过武昌鱼股东大会批准,也未进行任何公告披露,明显属于重大违规担保。
显然,翦英海通过操控中地公司提供巨额违规担保的方式,将其所在华普集团及关联企业3.5亿银行债务转移给中地公司,间接向武昌鱼转嫁3.5亿巨额负债,属于典型的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已构成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而翦英海操纵华普集团从武昌鱼非法套取巨额资金更是直接侵害上市公司利益。早在2007年8月,翦英海就操控武昌鱼高价收购华普集团持有的中地公司46%的股权。对该股权评估时,翦英海操纵华普集团刻意隐瞒中地公司核心资产华普中心大厦I段已经出售的事实,导致股权评估价严重虚高。华普集团通过向武昌鱼转让中地公司46%的股权,最终从武昌鱼非法套取了巨额资金,这一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利益,而最终受益者便是实际控制人翦英海。
中国证监会对武昌鱼的立案调查已经一年半之久,不仅没有任何结果,而且此间武昌鱼对立案调查之事没有任何披露并继续着违法犯罪行为,甚至在证监会还积极的运作着第二次的资产重组。其中玄机,恐怕只有证监会的相关官员和翦英海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