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不应当成为政府调控企业利润的工具,这在煤电领域已经得到各方共识。
“前有电价堵截,后有煤价追兵”可以用来形容“计划电、市场煤”的发电困境,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发改委既放行了电价,又封堵了煤价,试图救发电企业于水深火热。
-
来水明显偏少,水电出力不足,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预计将达3000万至4000万千瓦,后期动力煤价格仍将会继续高位运行。“如果煤价真的普遍看跌,发改委为什么还要限价?”林伯强问。
联动缺失
发改委对煤电两方价格出台的组合拳,两拳间隔时间如此之短,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煤电联动机制是否已经开启。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对此番联想予以否认。他认为,煤电价格联动的真正含义是,在一个联动周期内,若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便将相应调整电价。
据国家发改委监测,反映市场煤炭价格走势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11月23日为每吨850元,比年初上涨9.5%。“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煤价始终在高位运行,早已超过周期内所规定的煤价上涨幅度,也跨了若干个周期时间,但发改委直至年底才提出电价上调,显然不是出于煤电联动机制的考量。”
王志轩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煤电联动旨在彻底解决两面受夹的发电企业亏损问题,而今年的两次电价调整,均是出于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并不是因为煤价上涨,当然这也直接缓解了电厂亏损的局面,但也仅限于是临时性措施,当煤价趋于平稳,限价令就会取消。
价格不应当成为政府调控企业利润的工具,这在煤电领域已经成为各方共识。让煤价在理性的水平上上下浮动实属不易,通过行政手段加以干预更是冒着倒退至“计划煤时代”的舆论风险。长远看来,加快能源经济体制改革是缓解煤电矛盾的根本方法。
而参与能源“十二五”规划的人士曾对媒体表示,规划突出强调制度和机制改革创新,改革思路是用市场手段解决资源、环境的约束,政府减少行政调控。
中电联在《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1》中提到,要发挥市场调节电价的作用,完成从标杆电价管理过渡到通过电源市场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和发电容量电价,简言之,交易市场竞争形成电量和电价。
然而彻底地实施煤电联动机制也会引来多方面的担忧,比如对电价“回归计划”的嫌疑,另外还包括煤电价格螺旋形上升,有引发通货膨胀的恐慌。所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表示,煤电价格联动在电力行业未完全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煤电联动是缩小煤电矛盾的一个过渡办法,但在煤电联动机制尚未成熟的时候,决策层也唯有临时性干预价格的手段方能解煤电之忧。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