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寿险:打破桎梏迎翻身
2011 年寿险保费增速遭遇滑铁卢,规模保费从 2010 年的 30%下滑到 10%,拖累了寿险公司利润和股价表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银保渠道:新规叫停银行驻点并设置了三家的上限,对于贡献了寿险保费收入一半以上的银保渠道产生了压制的效果。同时,2010 年货币政策由“宽松”走向“稳健” ,过去两年间年连续 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仅 2011 年就密集地 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之商业银行存贷比的考核由季末和月末改为每日等因素的影响,保险产品在银行的行销步履维艰。
二、 个险渠道:通胀高企环境下用工成本进一步提高,保险代理人收入相对优势下降,各公司均面临增员困境。
三、 九个月的时间内五次提高存贷款利率,1年定期存款利率提高 125BP,在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对比下,收益假设较平稳的保险产品竞争力下降。
四、 股债双熊,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惨淡, 年初制定的资本规划在二三季度多有被动调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陷阱的担忧抑制了估值的恢复。
五、 传统险折现利率延续去年趋势下行三个季度,进一步压低了保险公司的会计利润。
一、寿险:打破桎梏迎翻身——展望2012
展望 2012 年,我们认为以上五个不利因素在新的一年均有好转,寿险业的春天即将回归。
1.银保渠道:限制力度有望调整
2010 年底和 2011 年年初,银监会和保监会连续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和《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等旨在规范银保误导销售的多项监管措施,实施初期,由于不同公司对于新规的认识和实施方法没有统一,以及银行保险销售人员面临断层等原因,各公司的期缴银保数量下降很快。平安、国寿、太保今年上半年银保渠道占比较去年分别下降了 4.5、1.7和 3.5个百分点.
对于 2012 年,我们预计银保渠道将逐步复苏,理由如下:
一、磨合期过,新老转换终需完成。
前期保障型产品的低谷是由于银行刚接手的代理人没有精力和技巧去销售这些设计复杂的产品,但经过一年的磨合期后,我们认为各方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趋于一致:在银行一方,自身的保险代理队伍逐渐成长和提高;在保险公司一方,由销售人员到服务和培训人员的转变持续进行,对于高价值产品的销售困境,启动了财富管理等针对银行客户的销售渠道。另外,三家公司范围的限定,使得市场份额较大的上市保险公司能够借助的品牌优势获得更好的谈判地位,银保市场份额占比将会提高。因此,即使单看银保新规一年后的执行,我们认为上市寿险公司明年银保渠道增速恢复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