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部分县市支行国库事后监督模式实行了新的管理模式,国库事后监督由会计国库管理变为综合监督办(纪检内审)管理,事后监督员从其它部门抽人或由综合监督办人员兼职从事国库事后监督。笔者认为此举在内部风险控制上有待改进,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潜在风险
一是由内行变外行,风险关口难以堵住。一方面综监办国库事后监督兼职人员多数从未接触过国库业务,尤其对财政、税务、国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了解的不深不透,因而对事后监督的范围、目的不明确,监督工作抓不住重点,存在外行查内行的现象。另一方面国库业务发展日新月异,曾是内行的事后监督员因长期未接触国库会计核算及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新业务也变成了外行,知识陈旧经验老化了,使监督工作更趋表面化和形式化,事后监督人员变成了“盖章员”、“登记员”和“保管员”,严重削弱了事后监督力度,风险隐患难于发现。
二是由专职变兼职,监督时效难以保证。事后监督员曾在会计国库股是专职监督员,归口综监办后,就意味着须兼顾纪检、内审等工作,有时还须抽调到外地参加内审检查,在内审检查期间事后监督的时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如果事后监督设在会计国库股,事后监督员休假出差有懂业务的国库人员代班,而设在综监办就必须由纪检、内审人员代班,由于这些人员没有具体国库业务操作经验,因而监督时效及监督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由直线变曲线,监督工作难以协调。事后监督工作的特点在于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过去事后监督员设在会计国库股,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同出错人沟通,而事后监督员归口综监办后,发现问题就不能直接找出错人纠正错误了,而是要一级级请示汇报,增加了中间环节。一道道关口一道道程序,不仅事后监督员累,就是股长、行长也累,工作的重点不在事后监督而是变成协调关系了。遇股室负责人、分管行领导不在时,监督工作更难以协调,严重弱化了事后监督及时纠错应有的作用。
四是由培训变陪读,监督水平难以提高。国库培训《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虽明确指出事后监督接受上级行的业务指导,但指导的渠道和方式未明确规定,上级行组织国库人员培训,由于事后监督已归口综合监督办管理,事后监督员不在其列,事后监督员只能事后读读培训材料罢了。国库业务发生变化时,上级行下达的文件材料,也只是组织会计国库相关业务人员学习,而事后监督员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长此以往,不能适应国库业务飞速发展的需要,监督水平难以提高,监督效果可想而知。
防范对策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选调高素质事后监督员。长期以来事后监督工作由于不直接参加核算,地位不突出,作用不明显,时效不强,造成有些领导对事后监督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各级国库部门应加强对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从思想上提高对事后监督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选拔业务精、思想纯、品质好、技术硬的人员到事后监督岗位,确保事后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国库事后监督新模式内控风险探析
2011-12-06 04:51:50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近几年,部分县市支行国库事后监督模式实行了新的管理模式,国库事后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基层央行应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强力金融支持
下一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路径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