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9年,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报道就曾引起轩然大波。时间过去了两年,中国地沟油第一案得以侦破,地沟油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本报记者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调查,深入跟踪了地沟油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并对办案警官以及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深入采访,找到了地沟油成为社会顽疾的最真实原因。
我们追踪报道地沟油是希望通过报道影响公众,叩问政府:地沟油问题存续多年,动用公安部门的力量解决的是已然成患的问题。而监管部门面对的命题是,怎么才能从行业管理角度防患于未然?
一线调查
跨省协作 利润惊人
中国地沟油第一案 警方很震惊
现在,我真是后悔死了,早知道会蹲监狱,收来的油就是让它烂掉我也不会生产。说到这里,身穿囚服的柳立国眼角红了起来。9月21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浙江宁海县公安局看守所见到了中国地沟油第一案的主角柳立国。他是涉案生产企业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简称格林生物)的总负责人。
今年7月,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警方统一行动,首次破获收集、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的案件。柳立国本以为,偷偷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企业并非他一家,而警方从来就没能追查清楚,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谁知这次却栽了个大跟头。
柳立国的有恃无恐来自于地沟油案的侦破难度。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消息10年前就已经见诸报端,而今年才首次破获全国性的地沟油大案。记者采访了宁波宁海县警方,见到了多名案犯,发现了地沟油案件操作难点:一是要证明地沟油回流餐桌,二是需要公安部出面跨省协作。
地沟油产业链跨省协作
地沟油的案子与别的案子不同,基本上都是跨省进行。宁波市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教导员洪聚峰解释,所谓跨省进行,就是地沟油收集在甲省,生产在乙省,销售却在丙省。以本案为例,犯罪嫌疑人黄长水收购地沟油是在浙江省,生产企业格林生物在山东省,经销商袁一等则分布在河南郑州及陕西西安等地。
这样的特征加大了调查取证和侦察破案的难度,作为一个县级公安局,侦破起来必须要和上级协调。洪聚峰表示,对这个案子进行侦破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仅凭宁海县公安局的力量难度很大,于是就上报给上级机关。经过层层上报后,引起了公安部的重视,由于需要跨省协调,公安部决定对该案的侦破进行统一指挥。
办案子需要取证,然而实际操作中,宁海警方发现地沟油案件的侦破取证难度较大。
整个地沟油的产业链要经过6个环节,分别是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和零售,这是由一个正金子塔和一个倒金字塔组成的结构。洪聚峰解释,案件需要先调查掏捞者,这是一个正金字塔的塔底,逐步随着粗炼、倒卖等环节,塔尖深加工工厂浮现出来,而要证明该工厂犯罪,还需要从这个塔尖继续调查批发商、零售商,随着环节往下走,调查对象越来越多,这又像个塔底。
哪一个环节没有证据,我们都会前功尽弃,所以像这样调查地沟油全产业链的案子风险很大。洪聚峰坦率的说,我们当然也可以只抓几个熬制地沟油的嫌疑犯,或者存储地沟油的油贩子了事,但是这不能证明地沟油确实回到了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