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企岭南机械厂破产被“贱卖”后遗症
[导读]这是一场长达十年的拉锯战。2004年6月,拍卖底价为1461万多的岭南厂经历7次流拍后,在海兴拍卖行被人以660万元拿下。海兴拍卖行被控争取拍卖业务时向法院领导等官员行贿近百万元。
岭南厂,职工维权信息时有更新。
梁正辉的厂区外到处都是横幅,显现出曾经被包围的痕迹。
原本用于建安置房的土地,如今已荒废成垃圾场和菜地。
待拆迁的平房和棚屋几成危房,如今仍有数百人在这里居住。
11月1日上午,原岭南机械厂(下称岭南厂)职工代表汪志强等人坐在法庭被告席上,因质疑拍卖违法而过激维权,被买家告上法院。
这是一场长达十年的拉锯战。2004年6月,拍卖底价为1461万多的岭南厂经历7次流拍后,在海兴拍卖行被人以660万元拿下。今年3月,岭南厂原职工357人将破产清算组、海兴拍卖行、梁正辉等人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拍卖无效,声称“一切为了捍卫国有资产”。
吊诡的是,海兴拍卖行同日被控争取拍卖业务时向法院领导等官员行贿近百万元。
土地拍卖争议
法律与政策冲突,清算组最终决定“有条件地拍卖”,埋下导火索
岭南机械厂,位于南海里水镇白露岗。恰值初冬,站进厂区,落叶纷飞中,唯三角梅绽放正酣。
作为曾经的地方三线军工企业,岭南厂在1964年创建于连县(今清远连州),主要生产枪弹。1986年至1990年期间,陆续搬迁至南海,并征地近百亩转而开发民用产品,先后建起饲料机械、饲料模具、粉末涂料、热处理等四个分厂,年产值约1000万元。
岭南厂原纪委书记叶宏树说,工厂迁至南海后好景不长,1996年左右开始走下坡路。2000年12月下旬,岭南厂向南海法院申请破产。在法院受理半年后,正式裁定宣告岭南厂破产。截至破产前,岭南厂资产总额2922万元,负债总额3267万元,负债率达111%,累计拖欠职工工资10个月共139万元。
岭南厂原由广东省电子机械厅托管,后该厅转制组建广东科智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科智集团”),因此破产清算组遂由原董事、副总经理顾士明领衔成立,包括省财厅、经贸委、南海国土等多家单位共计14人参与。
清算组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是在2002年9月11日,首先组织学习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南海法院还发放了《清算组须知》。
当时恐怕谁都未能预料,未来十年所有的冲突都将围绕此规定展开:岭南厂所获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都是通过划拨方式,何以被纳入破产财产范围?一旦破产,到底土地应归于地方政府,还是打包出让?
岭南厂职工的代理律师朱彩莲和仲兆庶认为,最高院在同年底作出的批复规定:“破产企业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属于破产财产,在企业破产时,有关人民政府可以予以收回,并依法处置。”因此,“他们绝对无权拍卖,也不能拍卖!”
不过,早在1994年,国务院还曾下发一份与此精神完全相左的“红头文件”以指导规范破产。在这份《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破产时,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以拍卖或者招标方式为主依法转让,转让所得首先用于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安置破产企业职工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与其他破产财产统一列入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而到1997年3月,国务院再次下发补充意见,在包括佛山在内的111个城市进行试点。
在南海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案一周后,岭南厂的全部设备首先被拍卖,用以抵偿被拖欠的职工工资。清算组在听取由广东财兴资产评估公司所做的评估报告之后,土地、房产的拍卖在2002年12月底被提上议事日程,随后予以确认。
2003年8月6日,清算组就此致函南海法院,表示:“(清算组)一致认为:按法定程序已进行到房产和土地使用权拍卖变现阶段。”同年9月10日,法院回复:“同意该函提出的房产、土地使用权拍卖及平房住户的安置意见。”
该意见即为“有条件地拍卖”,即要求所有竞买人必须承诺拆迁安置仍住在平房和棚屋内的70户职工,修建70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安置房,每套面积不少于50㎡,总面积不少于3500㎡.被纳入拍卖范围的厂区土地使用权(面积59246.92㎡)及厂房、办公楼等地上建筑物(面积15160.76㎡)的拍卖保留价格被定为1461.24万元。
此前曾与南海法院多次合作的海兴拍卖行,最先拿到了岭南厂这个项目。按约定,其将获得3 .5%的佣金。不过,在多次流拍后,广东竞亿拍卖有限公司与佛山市广生源拍卖有限公司获邀联合拍卖。
岭南厂贱卖质疑
底价1461万的资产经历七次流拍后以660万成交,工人们不满
岭南厂破产案在职工安置上颇费心思。
2000年12月12日,针对岭南厂的破产问题,省政府办公厅呈批的拟办意见为:“该厂已资不抵债,按《破产法》规定,安置费将无法从破产变现中优先解决,建议先由机械集团自筹,不足部分由财政定额补助。”
2001年5月,清算组报告称安置预案所需资金总计约3510万元,后报给省府。据悉,省财政厅最终拨付2451万元。
这项安置预案,涵盖了当时近600名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的各种费用,其中:经济补偿(遣散费)276万元,安置职工需向南海社保局交纳的社保费用、职工医疗补偿金、补交欠缴职工保险金及全部职工遣散后交当地管理等费用共计2723万元,除外还有对破产后遗留的职工生活的水电设施改造与解决无房户职工的住房问题等费用500万元。
而岭南厂留守处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对于具体破产方案,普通工人一直被蒙在鼓里,而当年破产领取补贴时主要是依据工龄,比如属1984年12月前参加工作,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45周岁又不满30年工龄的,当时共有92人做遣散处理,其经济补偿金是按每年工龄1000元计。“这让职工们极其不满!”这种不满的情绪,在拍卖以低价成交后,最终集体爆发。
第一次公开拍卖是在2003年9月24日,底价为1461万。根据清算组的决定,如果流拍,将递次调低20%报价。
根据拍卖要求,竞买人不仅需交100万元风险保证金,还得在成交后三个工作日内缴交300万元拆迁安置专项款,至于成交价也得在七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交清。
竞买人梁正辉说,正因条件苛刻,他一直没有出手。直至七次流拍后,2004年3月,他才决定以个人联合竞拍的方式出手。同年6月4日,在海兴拍卖行大厅,起拍价仅为560万,每举一次牌加价20万。参加竞买的共有四家,最终他以660万元成交。
2004年8月16日,南海法院作出民事裁定,认定拍卖行为合法有效,买受人梁正辉等5人取得国营岭南机械厂的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所有权。
同年9月24日,梁正辉正式起建安置房,谁知刚开工就遭到职工们的阻挠。
南海规划局核发的《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显示,安置房的建筑面积为3935㎡,层数为6层。安置房所在地块,紧邻岭南厂职工的11栋房改房,但楼间距却比原来少数米。“楼长和楼宽差不多,他们才建6套,而我们却是12套,怎么好住?”一平房户说。而其他业主也同样据理力争,认为既影响采光,也影响车辆出入。
随后,围绕安置房容积率的问题,一直争持不下。只是住在平房里的职工没有想到这场抵制将持续七年。南都记者看到,如今一些简易平房和棚屋早已是危房,中间仅用木板或纸板相隔。今年80岁的李宗祁老人,1948年参加革命,1986年从岭南厂退休,目前仍住在不到5平米的低矮平房里。“这还是我们自建的,否则一家三代人就只能全挤在十几平方的房间里了。”她的女儿说,最怕雨天,平房区总是积水难消,这也让老人饱受风湿之苦。
围攻买家
买家新厂10余次遭围,要撤销最初的破产裁定
忆及与岭南厂原职工之间的冲突,梁正辉说至少有10余次,“白底黑字的横幅挂满厂门,封门堵路断电停产等,对我来说,早已见怪不怪!”
他的办公室电脑储存着所有现场的视频和照片。2007年11月13日上午,200人蜂拥至厂区,并运来数车砖头倾倒在大门口,让厂区车辆无法进出,还在厂区大门口正中非法拉起了横幅。2008年1月6日早上,6车淤泥再次封住厂区的三个大门,电源遭切断后,企业只好停产。
最激烈的一次是2008年7月29日,梁正辉工厂的员工愤而反击,双方各有人受伤。后经警方制止,冲突方才平息。
梁正辉称,职工们还通过推选出的维权小组强行收取应由其收取的铺租等。拍卖成交并办理交接后,原租用岭南厂的数十家商户相继与梁正辉等签订新合同,“七年过去了,我一分钱没收到。”为此,2009年7月他将职工代表汪志强等5人诉诸南海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汪志强等人立即停止对其办公楼的侵占,恢复原状并腾退交还,并要求索赔租金58万多元,但直至2010年2月方获受理。
里水镇政府的一位领导认为:“梁正辉和原厂职工已势成水火”,因此可考虑由第三方建设安置房。梁正辉说,在此形势下,他只能答应,而所需地块也将从另一片平房区内再割出一块,“不仅是无偿提供,还可以马上过户”。
但问题不因让步而改善,梁正辉也选择了逐级上访。与工人们动辄数十人的规模相比,他苦笑说:“你说到底谁才是弱势群体?”今年11月1日上午9时,南海法院开庭审理了梁正辉诉汪志强等人侵权纠纷一案。法院支持了梁正辉的部分诉求,但判决结果两边都不服。
几年来,职工们认定南海法院是岭南厂破产的始作俑者,要撤销最初的破产裁定。2009年7月6日,200多名原岭南厂职工聚集到南海法院“讨说法”,在被劝阻过程中,有人与法警、公安发生了肢体冲突,17名职工被司法拘留。今年3月8日,357名职工又将清算组、拍卖行、梁正辉等人诉诸南海法院,要求判令拍卖无效等,但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上诉至佛山中院,也维持原裁定。
曾经僵持,如今更僵。梁正辉说,作为商人,他也很迷茫,不知这场消耗战将持续几时。
回不去厂 融不进社区
岭南厂的土地房产被拍卖殆尽,生活区内职工两手空空“落地”,政府不愿,职工也不愿
几经波折,相关问题本有望在三年前解决。
2008年11月,在岭南厂职工多次集体赴广州上访后,广东省政府决定向岭南厂派驻信访工作组。“负责人说,解决问题,简单15天,复杂3个月,但后来音信全无。”
不过,在此期间,所有职工又都享受了一次破产待遇。由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军工企业的岭南厂被正式批准纳入政策性破产,这意味着欠银行的所有债务可以一笔勾销。于是,2009年所有职工又获得了一笔总计969.6万元的破产生活补贴。
对土地问题的“不依不饶”,叶宏树说这与个人利益无关,“一切都是为了捍卫国有资产”。当然也跟感情有关,一位老职工说:“我们待了二三十年、辛辛苦苦自己建起的地方,说没就没了,感觉就像自己心头的肉被割走一般!”而且,按照拍卖时的约定,他们平时休闲的场地等,也都将归入梁正辉名下。不过,也有职工表示,这也是为了破产后的“属地管理”,不至于两手空空去面对地方政府,“何况我们岭南厂的行政级别,还曾经是与南海一样!”
围绕生活区属地管理问题的磋商,其实早至2001年就已提出。当时岭南厂原预计仅需178万元,但里水镇政府却提出需要1440万元。2004年省政府统一政策后,变为350万元。钱很快顺利拨付,岭南厂的生活区遂被归入大冲社区管理。
不过,对于普通职工来说,这种“落地”并不踏实,某种程度上他们仍是在自我管理,享受不了与大冲社区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在岭南厂的留守处现有3名工作人员,但凡需要出具证明、加盖公章、收取管理费等,都还是找他们。
职工们的代理律师认为,从形式上来说,岭南厂的破产程序并未完全终结。信访工作组进驻岭南厂后,还由全体职工推选出了19个代表。但无论清算组,还是工作组,最近两年都已彻底与岭南厂“绝缘”,“在岭南厂的问题上,权力的真空地带已经出现”,这显然已非法律途径所能解决的问题。
近日,海兴拍卖行向本地法院主管领导行贿案发。南都记者获悉,职工为此也向纪检部门实名举报,希望彻查岭南厂拍卖案中可能存在的贪腐行为,但仍未获答复。
白底黑字的横幅挂满厂门(买家工厂),封门堵路断电停产等,对我(买家梁正辉)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你说到底谁是弱势?
VS
2009年7月6日,200多名原岭南厂职工聚集到南海法院“讨说法”,在被劝阻过程中,有人与法警、公安发生了肢体冲突,17名职工被司法拘留。今年3月8日,357名职工又将清算组、拍卖行、梁正辉等人诉诸南海法院,要求判令拍卖无效等,但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上诉至佛山中院,也维持原裁定。
VS
里水镇政府的一位领导认为:“梁正辉和原厂职工已势成水火”,因此可考虑由第三方建设安置房。
●2001年
法院裁定宣告岭南厂破产。
●2004年
底价为1461万多的岭南厂经历7次流拍后,在海兴拍卖行被人以660万元拿下。
●2008年
岭南厂原职工多次集体赴广州上访。
●2009年
200多名原岭南厂职工聚集到南海法院“讨说法”。
●2011年
357名职工将清算组、拍卖行、梁正辉等人诉诸南海法院,要求判令拍卖无效。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