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公布违规运行电厂名单 数家电力央企涉黑上榜
11月23日,环保部网站发出公告,公布了2010年8家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电厂名单,其中涉及中电投、国电、华电、大唐旗下多家发电企业。
环保部公告称,8家电厂脱硫设备“监测和DCS数据弄虚作假”。
有环保政策专家称,2008年以来,煤电矛盾日益突出,发电企业的效益一直在微利与亏损间徘徊。为了使企业的财务报表“看上去很美”,电厂很可能会在脱硫设施上小动手脚,以提高经营效益。
近几年,电煤价格上涨,发电机组燃煤来源不稳,电厂不得不使用一些高硫煤,结果导致电厂的实际使用煤种远高于脱硫设备的设计二氧化硫脱除值。这意味着电厂排放要达标,就必须花钱改造脱硫设备,而在煤价压力之下,很少有企业愿意花钱,只能铤而走险。另外,脱硫设施硬件原因也不容忽视。目前,火电烟气脱硫设施市场处于恶性竞争阶段,造价一路下跌,已由2000年初的400元/千瓦降到目前的70元~80元/千瓦,市场价已低于成本。而这一恶性竞争的后果就是粗制滥造,设备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实际脱硫效率低下,远远达不到设计标准。一些违规电厂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很可能会采用问题设备。
2011年3月~5月,国家电监会成立节能减排督查工作组,赴中央和地方发电集团所属的106家燃煤电厂专项督查。检查发现,73家电厂二氧化硫100%达标排放,29家电厂达标率在95%以上。不达标企业为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公司、国电新疆红雁池发电有限公司等几家,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50%、67%、75%。
“的确存在一些电厂脱硫设备与电厂不同步,虚报脱硫设备运行小时数,获得脱硫补贴。”国家电监会地方派出机构某官员称。
违规情况既明,然而环保部门历次问责名单却是少数。资料显示,两部委公布的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燃煤电厂的数量,2007年为7家,2008年为5年,2009年为8家,2010年为8家,占全国运行燃煤电厂的极低比重。
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8家被罚电厂可能只是违规电厂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