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花完预算”败家做法当改
2011-11-16 00:39:4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政府采购问题可谓被民间诟病久矣。在一些地方,政府采购领域腐败案频发,本为引进竞争、节省支出的政府采购,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中饱私囊的“幌子”。一些专家指出,政府采购在“审批关”、“招投标关”和“公告关”都存有漏洞,使监督形同虚设。
一般来说,政府采购目标的有效实现,取决于采购的集中程度和标准化水平。而我们的政府采购制度恰恰在这两点上相对不足。
先说政府采购的集中程度。在美国,不管是在采购政策、执行管理和财政预算上,都高度集中。事实证明,政府采购集中度高对于强化预算支出管理、降低政府运行成本、规范采购行为和资金的分配及使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相比之下,我国政府采购的集中程度过低,目前集中采购占整个政府采购的比重还不到十分之一。采购太过分散,使得各地方各部门自己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难以保证政府采购的公平、透明和高效。
再说采购的标准化水平。例如同样是买电脑,黑龙江公安厅喜欢联想牌,曲靖市科协想买苹果牌图新鲜。“贵点质量相对有保障”俨然提醒我们:部门在采购过程中有着太多的自主权,倘若对此不加以规范,很容易使采购举动在预算范围内“随便花、随手花、随性花”。
要革除以上弊端,还得从法治入手。事实证明,不仅现行《政府采购法》不能完全适应政府采购实际工作需要,有些方面的规定不够科学严谨,缺乏可操作性,就连《预算法》也有不如人意之处。最为关键和根本的,在于完善现有的预算、采购等制度,以及法制之间的衔接,尽快堵住制度漏洞。唯有如此,才能迫使政府采购更加贴近人性、遵循法治、顺应市场,改掉“只为花完预算”的败家形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关村创业板孵化样本之捷成股份
下一篇:--英国女王、卢卡斯与主流经济学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