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央财政重金直补 各路规划纷至沓来
2011-11-16 00:39:4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本报记者近日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拟定成稿,正报送各部委征求意见,出台时间渐行渐近。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规划还专门附有《生物质能源专项发展...
  本报记者近日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拟定成稿,正报送各部委征求意见,出台时间渐行渐近。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规划还专门附有《生物质能源专项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国内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不低于1300万千瓦”,这一目标较2010年增长1.6倍。

  更为关键的是,生物质能的相关扶持政策日益指向“货币化”——未来5年,除中央财政重金给予直接补贴之外,多项税费减免等实质性支持也有望陆续落地。

  “截至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及生物质燃料仍处在政策引导扶持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秦世平认为,在多重政策合力支持下,生物质能产业化将快马加鞭乘势而上。

  【政策篇】

  多重政策叠加刺激 资金扶持毫不吝啬

  “十二五”开局之年,头顶“绿色光环”的生物质能收获了前所未有的青睐。

  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住建部和能源局等多个部门已达成共识,联手推动生物质能产业化,随之而来的各项具体政策,令生物质能产业频频置于市场的镁光灯下。

  11月初,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并配有《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专项实施方案》。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进入倒计时,入选重点推广项目的生物质能也将驶入快车道。

  无独有偶,近日《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过专家评审,再为生物质能发展“添砖加瓦”。据悉,该规划围绕“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制定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先解“源头之困”——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并出台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作方案。据记者了解,目前部分区域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原料供应问题已得到有效化解。

  再解“资金之渴”——从去年年底开始,财政部、农业部和能源局等多部门合力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工作。按计划,“十二五”期间将兴建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截至目前,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已达108个。

  “仅以绿色能源示范县的补贴为例,中央财政对生物质能发展的直接补贴就将达到47.5亿元。”

  秦世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央财政对每个绿色能源县的补助资金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500万元,这其中生物质能将占大头。扣除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所需补贴的最高5%的资金,每个县可获得的对生物质能产业的补贴最高为2375万元,按照2015年建成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的目标,生物质能产业可获得的补贴为47.5亿元。”

  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在秦世平看来,这种“毫不吝啬”的重金扶持无疑将对生物质能产业化形成有力刺激。

  利好不止于此。

  今年7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明确生物质发电的统一执行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价格的确定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而另据记者了解,目前正处征求意见阶段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把生物质能作为新能源板块的重要一极,给予重笔。

  【产业篇】

  领衔战略性新能源 发电装机容量倍增

  眼下,我国农村每年生活用能折合标准煤5.5亿吨,而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农村能源消耗总量降至4.4亿吨,其中优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所占比重将大幅度提升,前者占比将提高到40%,后者有望提至25%,发展空间巨大。

  今年7月,在近30年以来首次农村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透露了“十二五”生物质能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集中供气达到300万户、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

  这意味着,生物质能有望领衔战略新兴新能源板块的发展。

  有专家推算,130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意味着要增加500至700个生物质能发电厂,一年要建成100多家生物质能电厂。而有媒体透露,实际产业规划设定的生物质电厂目标为300个。

  “要搞好节能减排,必须发展替代煤炭的能源,生物质能源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李元普透露,在节能减排需求之外,有关部门还希望通过新能源增量来解决未来的能源需求问题,生物质能就是其中一个重点。

  秦世平更指出,从短期来看,生物质发电技术已经初步具有产业规模,5年内的发展前景更看好。

  正是看到了生物质能的美好前景,各地正在积极推动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湖北荆州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洪湖、石首、福娃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已申报,正等待核准。

  除湖北外,经山东省经信委统计,到去年底山东全省已投运生物质发电项目27个,装机容量64.2万千瓦,去年发电总量达到13亿千瓦时。

  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希望国家对生物质能给予更大的支持。”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大龙颇为感慨,“现在的政策比7年前我们刚开始涉足这个产业的时候要好得多,但还有发展的空间。”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11月14日资本市场简报
下一篇:--吁请尽快构筑中国“经济高边疆”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n>

 

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投诉: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