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微调”诱发做多热情 外资机构备战中国股市
2011-11-02 15:42: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温家宝总理的一句“微调”,令外资对中国股市压抑多时的做多热情得以释放。海外投行和资产管理机构近日纷纷高调唱多中国,而在海外交易的中国ETF和中国概念股也持续表现抢眼:10月才过去三...
  温家宝总理的一句“微调”,令外资对中国股市压抑多时的做多热情得以释放。海外投行和资产管理机构近日纷纷高调唱多中国,而在海外交易的中国ETF和中国概念股也持续表现抢眼:10月才过去三周,美股交易的中国ETF流入资金就逼近两年前的高点;而一项追踪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指数上周达到两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最近发布的汇丰中国10月份制造业PMI重返50以上,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萎缩局面。汇丰、瑞银等机构纷纷表示,中国经济软着陆的特征日益明显。而温家宝总理上周要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预调微调”的讲话,也令外界对于中国可能松动货币及财政政策的预期陡增。

  上述因素都激发了外资对于中国股市的热情。过去两年,受到硬着陆以及通胀等方面的忧虑打压,中国股市持续跑输全球其他市场。

  近期海外资金持续流入中国ETF。专业资金跟踪监测机构美国TrimTabs投资研究公司提供给本报的数据显示,10月的前三周,在美交易的针对中国地区的股票ETF已累计净流入资金7.96亿美元,有望创下自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流入量,直逼2009年3、4月份的高水平。

  上周四,也就是欧盟峰会次日,追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表现的彭博中美55指数升至两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并创两个月来的最大涨幅。美国市场最大的中国ETF基金——安硕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ETF当日大涨5.8%,创2009年6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

  富达国际亚洲(除日本外)投资总监凯瑟琳·杨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就指出,过去两年,海外投资人对中国股市过于悲观。一旦政策面出现松动信号,可能触发新一轮引领全球的上涨。

  各大机构则适时唱多中国。花旗的中国分析师上周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最近发出的经济政策“微调”消息支撑股市反弹,若有更多催化剂,很可能促成一轮年底行情。该行认为,现阶段,中国股市上涨的可能性高于下跌的可能性。

  瑞银则在最新发送给客户的报告中称,现在是降低对中国股票“戒备”的好时机。报告称,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是中国领导人过去3个季度首次暗示放松政策,预计中国10月份CPI可能温和回落,房价已经开始下跌,热钱的压力也减轻。

  德银则认为,“微调”讲话暗示中国政府可能适度放松政策,这种放松信号对市场属温和利好。

  就具体行业而言,周期股、银行保险及基建股最为机构看好。花旗建议买入在最近大盘反弹中表现滞后的周期性股票,首选个股包括中兴通讯、玖龙纸业、广州药业、中海油服、江西铜业、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

  瑞银则将非必需消费类股的评级上调至“增持”,将建筑、设备机械、航运类股的评级从“减持”上调至“中性”,并维持对银行、保险、电信、航空、油气、房地产类股的“增持”评级

  德银则认为,银行、基建(包括铁路相关公司)、公共住宅相关行业的股票将成为政策松动的主要受惠方,服务业也有望获得更多减税和财政激励。

  不过,一些顽固的中国空头仍不改悲观立场。对冲基金经理夏诺斯上周再次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已开始恶化,硬着陆已经开始。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日鹊起难定全球升势 吞没组合扭转A股格局
下一篇:--申报“急刹车”是理性行为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n>

 

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投诉: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